2017年以来,海宁市紧跟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思路,全省首创引入餐饮食品安全“第三方”评估督导力量,打造出“执法监管+第三方+互联网+市场配置”四个维度为支撑的餐饮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实现新形势下餐饮食品安全治理提质增效。相关工作获得时任省食药局主要领导、嘉兴市政府分管领导等批示肯定,孵化培育的“第三方”评估督导企业已实现“走出去”,获嘉兴部分县市区和多个周边地区推广运用。
一是优化个性化服务防风险。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指导1家学校食堂托管服务机构建立食品安全现场评估督导标准体系和专业评估督导队伍,孵化成为专业化“第三方”评估督导机构。依托“第三方”独立、专业、高效的特性,对餐饮单位进行每月一次的现场评估指导,根据评估结果生成指导模型并量身打造个性化指导方案,帮助餐饮单位对标提升。2018年以来“第三方”共评估督导餐饮服务单位超2.4万家次,其中653家餐饮单位在食品安全风险点控制方面实现明显提升。
二是突出大数据运用促共治。在“海宁市餐饮食品安全网”开设量化等级评定专栏,由“第三方”评估督导机构上传更新餐饮服务单位的注册登记信息、后厨照片、卫生评价、从业人员健康证等信息并亮出量化等级评价,供消费者实时查询,成为嘉兴市率先实现城区餐饮量化等级评价公示的地区。同时,开通手机端微信公众号“食安信”作为网站延伸,实现餐饮服务单位基本情况和登记评价的手机便捷查询。至2月27日,网站共收录餐饮服务单位3544家,其中评级优秀739家、较好698家、一般1454家、较差653家,相关情况根据“第三方”评估督导情况实时更新。
三是完善体系化治理保安全。制定实施食品安全评估督导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明确“第三方”以周报、月报形式将各餐饮单位总体评价、风险隐患等信息反馈至相关监管部门,助力部门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精准化高效化。2018年以来共筛选出连续三次“哭脸”餐饮店169家,全部通报给网络订餐平台并下架;将127家具有重大风险隐患的餐饮单位即时通报给属地市场监管所,跟进立案查处76户、罚没款100万余元,以“执法监管+第三方+互联网+市场配置”四个维度为支撑的餐饮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日臻完善。